
概述
一体化斜管沉淀池是一种使水中固体物质,在重力作用下下沉,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设备。斜管沉淀池是基于浅层理论:如果在处理水量不变,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,增加沉淀面积,过流率,或单位面积上负荷量就会减少,因而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的原理设计的。在普通的沉淀池中增设斜管,以增加沉淀池沉淀面积,缩短颗粒沉降深度,改善水流状态。因斜管沉淀池具有较大的湿周,较小的水力半径,使雷诺数Re大为降低,佛劳德数Fr明显提高,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,沉降效率可大大提高。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,沉降时间也大大缩短,因而大大缩小了沉淀池体积,故斜管沉淀池为一种高效沉淀设备。
一体化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:
1、斜管(板)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50mm,斜管(板)长一般在1.0~1.2m左右;
2、斜管(板)与水平面呈60°角,斜管孔径一般为80~100mm;
3、废水在斜管内流速视不同废水而定,如处理生活污水,流速为0.5~0.7mm/s;
4、池出水一般采用多排孔管集水,孔眼应在水面以下2cm处,防止漂浮物被带走;
5、斜管的上层应有0.5-1.0m的水深,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.0m。斜管(板)下为废水分布区,一般高度不小于0.5m,布水区下部为污泥区;
用途
斜管沉淀池既可以作为气浮法,升华法等水工艺的配套设备,也可以单级处理多种污水。例如:
1、电镀废水中含多种金属离子的混合废水、铭、铜、铁、锌、镍等去除率均在90%以上,一般电镀废水经处理后均可达到排放标准。
2、煤矿、选矿废水可使浊度在500-1500毫克/升降至5毫克/升。
3、印染、漂染等废水色度去除率70~90%,COD去除50~70%。
4、制革、食品等行业废水大量有机质的去除,COD去除率50~80%,杂质固体去除率90%以上。
5、化工废水的COD去除率60~70%,色度去除60~90%,悬浮物达排放标准。

工作原理与构造
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由设备箱体、配水混凝系统、斜管区、集水系统、加药系统、集泥斗与污泥处理系统等组成。污水进入一级搅拌混凝反应池后进入二级絮凝池,经加药混凝絮凝后的需沉淀废水由进水口进入设备,被配水系统均匀地分布在斜管的下方。水流经过斜管向上流动经集水系统聚集后排出设备,沉降物沿斜管滑落至沉降集泥斗,污泥由污泥泵抽吸直接到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压榨,污泥可以再生利用。

安装使用
1、斜管安装时应用胶液或电粘接等方法粘接固定。平行板斜板则用支持架固定,波形斜板用穿心螺杆固定。
2、安装时倾斜方向不应使水流直冲斜管(板)。
3、定期冲洗,合理管理,降低因生物膜疯长引起堵塞现象。
4、斜管(板)平面不得承受集中负荷。
5、不得在安装有斜管(板)区域内使用明火。
运行
1、开启设备进水阀,开启进水隔膜泵,待水位到池中位时即可开动搅拌机并开始加入PAC和PAM(混凝剂和絮凝剂)。每个调节池中都有两个浮球,一个高液位一个低液位。泵的启停根据调节池液位决定,高开低停。
2、配药配置:PAC浓度为10%,PAM浓度为0、05%较为合理(PAC,PAM的加药箱均为250L,一箱水配25KG的PAC,0、125KG的PAM)。
3、加药计量泵的大小根据进水的流量确定(计量泵的具体操作可参考计量泵操作说明书)。
4、出水:沉淀物通过斜管沉降下去,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集泥斗,清水则漫过出水堰板通过溢流口排放出去。
5、排泥压泥:根据沉淀情况,定时开启污泥排泥阀,并启动排泥隔膜泵,将沉积在沉淀池下面的污泥排出池外,打入压滤机,待压滤机压力上升至隔膜泵打泥困难时,关闭隔膜泵,关闭排泥阀,停止排泥。然后松掉压滤机压板,将压板上面的泥饼清理干净,并将泥饼运走。
注意事项
1、应定期检查、观察斜管沉淀效果,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要求。
2、应经常检查调节池污物,防止杂物进入,以保证气动隔膜泵正常工作。
3、排泥时间、间隔时间应根据沉淀池所处理污泥的悬浮物含量高低而定,但每班至少排泥一次。
